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槐蔭區機關幹部“改”字當頭,零距離密切關係、接地氣務實為民,用扎扎實實的“做”字,讓群眾得到明明白白的實惠。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,有這樣三個倒逼機關幹部轉作風的畫面——
  今年3月7日,全區派出以區委副書記為組長,7名區委常委和2名副區長任副組長同時兼任協調組組長的9個區屬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,進駐11家區屬困難企業。目前已幫助化解債務4000餘萬元,妥善安置在職職工210餘人。
  梳理確定集中化解37件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信訪事項,區委、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對28件重點信訪積案包掛,對重點積案派駐專項工作組。目前,12件信訪積案得到徹底化解,6件取得明顯進展,其他積案也在穩步推進。
  區委常委會帶頭示範,推行“兩聯繫五包掛”制度,改進聯繫群眾的方式方法,帶動全區各級各部門聯繫服務群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。3月份,還派出164名正處級領導幹部每人聯繫一個村居,以此加強幹部作風建設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、加強對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。
  黨員領導幹部在行動,群眾的感受又是怎樣的?玉清湖街道小李莊村村民李化剛的感受很具體:“過去開車去進貨,至少要十幾分鐘才能出村,現在村裡大街小巷都修上了水泥路,一眨眼工夫就能到經十路。”小李莊村曾經“道路最窄、垃圾最多、雨雪天最難走”。今年,街道辦事處為村裡修了路和雨污分流管道,使用了20多年的自來水管道也全部換掉。
  小李莊村的變化折射出黨員領導幹部改作風、人民群眾得實惠的民生成績單——8類20件民生實事加快推進。其中,116個公益性建設項目總投入超過7600萬元,惠及群眾30餘萬人;投資3500萬元開展校舍改造提升工程,擔山屯小學新教學樓、周王小學綜合樓已投入使用;每月投入14萬元,為轄區1500多名一線保潔員提供免費早餐;大力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援助和政策扶持,已幫助4976名外來務工人員就業;新建13個社區養老項目年底前將全部投入使用,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有望近期開工。目前,全區又全面推開“一平臺兩中心三化”工作模式,在創新社會治理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上做出積極探索……
  群眾得實惠,重要的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槐蔭區堅持邊學邊改、即知即改、立說立改,聚焦作風積弊,回應群眾關切,改革機關幹部作風,“四風”問題得到有力整治,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
  “人不率,則不從;身不先,則不信。”而需要“立率”和“身先”的就是廣大黨員領導幹部。活動伊始,槐蔭區就以解決黨員領導幹部的“四風”問題為切入點動起來、改起來,在查擺問題上出實招、在整改落實上動真格。該區多渠道廣泛征求意見建議,共收集整理“四風”方面的意見2萬餘條,列出1239項問題清單。截至目前,已整改完成926項,對公款送禮、公款吃喝、奢侈浪費、庸懶散拖、吃拿卡要、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、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政績工程”進行了強力整治,對公務用車、辦公用房、各類評比表彰活動進行了嚴格規範,對文件簡報、會議培訓、“三公”經費進行了有效壓縮,對“吃空餉”、在編不在崗、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、各類會員卡進行了集中清理清退。
  “立志言為本,修身行乃先。”如今的槐蔭,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速發展,民生訴求多元化、複雜化。因此,加強和改進黨員領導幹部工作作風這篇“文章”,在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後並沒有畫上“句號”,而是堅持源頭治理、標本兼治,用制度機制鞏固活動成果,努力推進作風建設制度化、常態化、長效化。
  槐蔭區確定,改進規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,更加註重在經濟建設、項目建設、重點工作、基層工作一線選拔使用幹部,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、幹事創業有激情、推動發展有思路、攻堅克難有魄力、令行禁止有規矩、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識別出來、提拔起來;堅持從嚴管理,加大巡視、審計、督查等工作力度和考察考核力度,認真執行幹部管理各項規定,對於存在問題的幹部該提醒的提醒、該教育的教育、該處理的處理,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抓早抓小,經常性打打招呼、扯扯袖子,使黨員幹部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切實糾正幹部管理失之於軟、失之於寬的問題;堅持從嚴監督,不斷完善黨內監督機制,暢通群眾監督渠道,公開監督舉報方式,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調查核實、及時處理反饋,讓幹部感到處處有戒尺、隨時受監督。(本報記者 解照輝 通訊員 肖正平)  (原標題:槐蔭:作風建設沒有“句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gbybl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